首页

女主调教系列视频

时间:2025-05-26 02:51:00 作者: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已培养千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国际化人才 浏览量:12944

  中新网北京5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科大)获悉,设在该校的中国-丹麦科研教育中心(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十余年来已培养1000余名获得中丹双学位的国际化人才,成为两国科教文化合作的一面旗帜。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顺利举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丹绿色创新日”近日在北京怀柔的国科大中丹中心/中丹学院和哥本哈根中国文化中心同步举行,国科大副校长王艳芬在哥本哈根会场开幕式上致辞时回顾中丹科教中心的发展历程,透露了国际化人才培养相关情况。她表示,围绕《中丹绿色联合工作方案(2023-2026)》,中丹双方将在环境、气候和绿色技术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随后,王艳芬代表国科大与丹麦清洁科技集群(CLEAN Denmark)签署合作备忘录。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活动包括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中丹绿色发展论坛和中丹青年交流论坛,两国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学生分别分享在清洁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成果与经验,围绕绿色政策与技术实践展开讨论,并举行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启动仪式。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2025大学创业世界杯举行启动仪式。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据了解,中丹学院是由国科大与丹麦高等教育和科学部及丹麦8所大学共同发起创建的科教合作平台,旨在发展和加强中丹之间的教育合作,增加中丹两国学生及科研人员的交流互动。作为中国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中丹学院承担着中丹中心的教育功能,致力培养拥有跨学科思维、具备创新意识、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与创业高端人才。

  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接受媒体采访介绍说,中丹学院每年来自欧洲教授的规模稳定在200人次,提供水与环境、神经科学与神经影像学、公共管理与社会发展、创新管理、生命科学工程与信息学、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食品与健康等全日制英语授课的硕士项目,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并能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的创新型人才。

“中丹绿色创新日”北京会场,国科大中丹学院院长王海燕为中丹科技创新合作论坛作总结。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她指出,下一步,中丹学院要面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球面临重大挑战的能源、气候变化、生命健康等领域,加大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的力度,并进一步推动合作成果转化。

  2025年是中国与丹麦建交75周年以及两国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签订40周年,“中丹绿色创新日”活动在此背景下举行,既展示中丹科技合作成果,也为两国未来加强可持续发展等深度合作奠定基础。(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安徽发布低温雨雪防御提示 影响合肥等10个市

2022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鲜明指出,“共产党人必须牢记,为民造福是最大政绩。”针对年轻干部为民造福,总书记既提要求,也教方法。

80多亿的春节档,为何出现这罕见一幕?

李强指出,中国始终积极拥抱智能变革,大力推进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安全治理,实施了一系列务实举措,发布了《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向第78届联合国大会提出了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并获得一致通过,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作出积极探索,贡献了建设性思路和方案。

南非航空业现“油荒” 面临航班取消风险

当天,两岸车手先进行了“超级ONE飘移表演赛”。随后三天里,他们将在平潭如意湖国际赛道展开主赛环节。比赛路线为难度更大的山路,沿线海岸湾澳崖壁搭配着环环相扣的弯道,可让车手在弯道中肆意驰骋。

英国制裁5家中企,中国驻英使馆批“火上浇油”

呼和浩特3月30日电 (奥蓝)3月30日,北疆楷模发布厅——“磴口模式”治沙群体先进事迹发布会在呼和浩特市举办。记者在会上获悉,“磴口模式”治沙群体被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授予“北疆楷模”称号。

多措并举推动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北京外企德科人力资源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健康科技负责人罗宁展示了2023年和2024年的心理健康报告。报告显示,“焦虑”“无意义感”“抑郁”是职场人群当中出现三个排名靠前的词。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